应宜伦蓝皮书论坛发声:AI重构汽车产业是一场不可逆的革命
2025年6月15日,在第十七届轩辕汽车蓝皮书论坛的圆桌对话环节,博泰车联网创始人、董事长应宜伦与行业专家共议“AI+为汽车产品带来的新场景”。应宜伦指出:“AI不是简单的功能叠加,而是重构汽车价值链的体验革命引擎。唯有将技术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价值,才能具备定义下一代汽车的话语权。”
效率跃升将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指标
当被问及AI对汽车产业的核心价值时,应宜伦开宗明义:“最大的变革将是组织变革。”他援引某科技公司创始人的观点——“人工智能可能是人类最后一次革命”,并将其具象化到汽车产业:研发效率的提升、并发服务能力的增长,将成为未来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指标。
博泰车联网的实践正朝此方向迈进。应宜伦透露,公司已搭建私有算力平台,通过自研与融合主流AI技术,在特定环节实现突破性提效。“过去撰写文档需4天,现在AI只需10分钟。”不过他也坦言,将AI深度融入严肃的汽车研发,尤其涉及智能座舱的软硬件协同设计,仍需持续“喂养”海量专业数据,当前效果尚未完全显现。
L4级自动驾驶 颠覆的不只是方向盘
当话题转向自动驾驶,应宜伦的预判是,L4级(无方向盘)自动驾驶时代的到来将直接颠覆传统商业模式,未来的出行将转向按需服务(On-Demand Service)。
这一变革将引发剧烈的社会震荡。殷承良教授指出Robotaxi引发的出租车司机失业问题,恰是AI替代人力就业的缩影。应宜伦对此并不回避:“一些服务型、知识型岗位也将被通用人工智能重塑。”
但他同时描绘了另一幅图景:AI驱动成本骤降后,人类可能迎来“每周工作两天、每天两小时”的福利社会。“这或许让我们更快接近未来的理想状态。”在他看来,我们需要更多地思考如何在效率跃升中重构社会协作方式。
产业重构的AI挑战与破局之道
面对殷承良教授提出的AI三要素(算力、算法、数据)挑战,应宜伦揭示了残酷现实:构建算力壁垒需要巨额投入,中小企业难以企及。博泰车联网选择折中路线——通过私有化部署服务器确保数据独立,融合多源算法,但仍需持续投入。
更大的困境在于产业环境的不确定性,如第三方AI平台更替、技术路线波动等。应宜伦指出,稳定性缺失迫使企业必须建立自主可控的技术底座。
殷承良教授指出自动驾驶的终极隐患:AI决策的“非因果性”。对此应宜伦展现出务实态度:“作为从业者,我们需要先解决眼前问题。”他更关注如何用AI提升智能座舱的多模态交互体验,以及优化企业管理流程。“AI是不可逆的方向,积极拥抱才可能找到钥匙。”
作为产业变革的亲历者,博泰车联网自身正是AI驱动转型的样本。自2009年成立以来,博泰已成长为智能座舱与智能网联全栈解决方案头部供应商,累计申请超6000项专利(发明专利占比超80%),覆盖云平台、导航、人机交互等全链条技术。
根据权威咨询机构的统计梳理,按2024年的出货量计,博泰车联网在中国新能源车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市场占据11.9%份额,位居本土第二;截至2024年12月31日,按搭载高通骁龙8295芯片的高端智能座舱解决方案的定点数量计算,博泰在中国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中排名第一。迄今博泰车联网已服务超50个汽车品牌的200余款车型,其技术里程碑包括国内首个自研车规级操作系统、国内首款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车载语音系统、全球首款利用车身面板发声并融合车身面板振动感知的固态声场智能系统等。
“AI对汽车产业的重构是不可逆的,产业只能向前。”在应宜伦看来,这场革命已超出技术范畴,成为国家战略的竞争高地。当汽车从交通工具演变为“AI+移动空间”,传统制造逻辑、商业模式乃至社会结构都将被重构。整个行业需要蹚出一条适应AI时代的生存路径——既要仰望星空的颠覆性创新,也要脚踏实地跨越算力、算法、数据的三重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