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你不需要复制别人,你需要自己创造一些新的内容。”应宜伦在全球汽车产业创新大会上说道。
“创造,基本上就是创新”,”8月19日,汽车之家举办的第一届“全球汽车产业创新大会”上,博泰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应宜伦如是说道,“创新创造,你不需要复制别人,你需要自己创造一些新的内容。
作为一家以极致用户体验为导向的车联网公司,博泰最让应宜伦得意的就是公司名下3050项发明专利,这也让博泰名列中国企业专利500强中第104名。
“智能化时代的驱使下,用户永远是懒的,博泰集团的大部分创新,都是为了极致的用户体验。”应宜伦同时给出了博泰集团对于用户体验的定义,“简单来讲就是几个英文单词:Frequent、Amazing、Necessary、Tasteful、Advanced、Simple、Touching、 Intelligent、Creative。”
就产品而言,用户的需求度是决定用户体验的基础,其次则是产品能否让人眼前一亮,在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应宜伦以控制开天窗为例讲解到,“实际上,很多应用是能够让人尖叫,让人感觉到惊艳的。”
谈到互联上的创新,应宜伦说道,“我们把车机取消掉了。” 按照博泰集团的思路,车机所能达到的功能完全可以被一部智能手机所代替,并且手机的计算速度非常快,研发周期也比主流的汽车短2倍。此外,与平均9个月更换一次的手机硬件相比,汽车的硬件更换频率较低,由此造就了博泰的这个大胆的尝试。
“现在的车都有‘病’。”在讲解时,应宜伦总结到当下汽车的六种“病”——礼貌病、机械病、拖沓病、弱智病、呼叫病和听力病。”在他眼中,当下的使用过程中,很多被称为“智能”的汽车却往往非常的“傻”,不仅需要反复唤醒,交互过程也极不顺畅。
博泰则希望借擎AI2.0 解决这一问题。根据介绍,它可以支持“全程全局全域免唤醒、主要交互场景随意打断、满足快语速用户长篇内容录入、记忆常用联系人并快速匹配、一次交互,可完成多个步骤输入、满足噪音环境下的轻声入耳。”
用最简单的方法给用户最需要的东西,这是博泰对于极简的追求,也是其为了打造更好用户体验的创新之一。极简的核心是构建自己的平台,然而这并非易事,“我们尽量要做到两步解决问题,”应宜伦说道,“做一个极简的产品比做普通的产品难70倍,把做一个产品的难度放大70倍就可以基本达到极简。”
车联网的时代,在提升用户体验的过程中,创新依旧是核心竞争力。在各家产品逐渐趋于同质化的现状下,摆脱思维定式,寻找出新的亮点才是得到用户青睐的关键。
以下为应宜伦演讲实录
我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什么是用户体验,用户体验说起来很多。博泰一直追求三个极致:最好的极致、最好的体验和最好的智能性。用户体验本身其实是涉及到语音、AI、人工智能、数据、地图等等。博泰追求的FANTASTIC、非凡,简单来讲就是几个英文单词:Frequent、Amazing、Necessary、Tasteful、Advanced、Simple、Touching、 Intelligent、Creative。
Frequent是做用户体验首先要顾及的是用户频发的需求,千万不要去做用户一年用一次、一个月用一次的需求。再说到Amazing,事实上控制开关天窗等等,物理安装一步就搞定了,开车的时候真的要去开天窗很麻烦,很多应用实际上是让人尖叫,让人感觉到惊艳的东西。Necessary是刚需,把不导航的东西通过一些数据的运算、通过一些摄像头的呈现,屏幕有不同的选择,可以做一个很好的体验。Taste是品位,我们做任何事情其实是需要技术和艺术,产品和设计、营销和科技很好地结合。Advanced是先进,做一个特别土、特别落后的东西是不可能的。Simple是极简,我们尽量要做到两步解决问题,现在车联网基本上要做15步、20步,也许2分钟才能把预测完成,这是非常反人类的。Touching是因为用户每天都会开车,开车碰到紧急事故的时候,当用户发现这么短的刹车距离根本不可能停住时,车却帮你停住了,这就是一种感动。
创新创造,你不需要复制别人,你需要自己创造一些新的内容。现在家里面很多IPTV也是这种体验。过去要实现的话是需要计算的,现在是同时在上面,文字还没输完它其实已经搜索出来了。对于极致的用户体验来说,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但实际要做到还是很困难。
经验告诉我们,大家一般开车只有两个小时,而这个当中我们就在思考如何把车辆变成24小时,这是一件非常难的事。在2014年的时候做过很多手机互联,实际上有很多问题,比如单独应用排列、仅在车上使用、单人单机、手机对车辆的无车控制力、账号与车辆座位等等。我们做了一个新的产品叫随身测量,完全可以把手机上的多个应用投射到多块屏上。
同时我们把车机取消掉了,把过去车机的机器成本降低800到600块钱,同时用户用一部手机的算力就能够做出来,把智能汽车嵌入你的口袋,算力全部在你的口袋里,而且手机的速度非常快,它的计算速度比现在的速度快20倍,研发速度也比主流的汽车研发快2倍。再者是生命周期,大家知道用户每9个月换一个手机,每9个月就换一个硬件,而到汽车的硬件已经落后2到3年了,当用户开到第5年已经不能用了。(取消车机换用手机)可以做到硬件永远是最新的,同时用户在更换硬件的时候算力也更换了,启动速度很快,连接速度也快,所以这个是非常棒的体验。
再讲刚需,其实在车上最大的刚需是什么?是车钥匙。大家想想智能手机把音乐播放器取消掉了,钱包也取消掉了,唯独钥匙没有。所以今年我们把车钥匙也去掉了,我们认为用户永远是懒的,用户永远希望少一点的东西。这个是手机上的截屏,大家想象一下,如果我有一个朋友在上海,这个时候他正好要来北京,或者我正要去上海,我把这个“钥匙”
再讲品位,很多人都认为屏越大越好,但现在很多豪华车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屏幕变成)指纹搜集器,手只要一放上去全是指纹,所以指纹的反光其实是车上最大的问题。大家有没有开车的经验,那个屏幕在阳光下什么也看不见。我们在2015年跟康宁合作,做了一款全球第一反光(或者叫它黑洞屏幕)的手机屏幕。大家看右上角这块是传统的车机,中间的是我们的手机屏幕,大家看到(传统车机)反光很严重,而这块手机屏幕一点反光都没有。品位的差别就在这里,用户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怎么样真正地做出一个比较好的产品。机器要学会跟人交流,比如不支持长语音的输入等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另外一点是我比较看好的,就是在噪音环境中可以识别语音,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做到噪音环境中副驾驶听不到的前提下,机器可以听到。
接下来说一下极简,刚才说的很多都跟极简有关系,做一个极简的产品比做普通的产品难70倍,把一个产品的难度放大70倍就可以基本达到极简。那极简的核心是什么?是一个平台,如果你在卡片上、出勤上、地图上等等没有自己的平台什么都做不成。比如语音导航,语音是我们自己的平台,我们一边听一边也在算,别人是听完再算,所以算出的结果一定会有偏差。第二我们在边听的时候导航已经在搜了,而其他人是以SDK的形式,不是自己的平台的话很难做到这样的产品,所以平台其实需要花很多钱研发。所以不管在产品上,还是当年做车等等我们都提倡极简的逻辑。
接触(Touch)这个东西其实很难用语言解释。现在只讲一个场景,当你接近车辆的时候,手机卡片弹出来的时候会告诉你:今天的油不够了需要加油。这一切是无缝完成的,不需要你输入地点等等,这点对于用户来讲是会比较感动的。
智能性,拿语音AI来举例,它需要很多平台的能力。最早从规划到数据,我们用了将近十年把语音数据慢慢建立起来。第二个是语音、手势、眼球、外观等等做到多融合,在一个交互逻辑里面把不同的交互逻辑串成一个意义。第三是在AI上面提供服务的能力。
创造,基本上就是创新。2009年的时候我们做了一个三级交互,第一个不反光的玻璃比苹果早了8个月,第一个导航比百度、高德手机导航早了9个月等等,所以创新蛮重要的。我们很骄傲的是现在有3050项发明专利,而且是中国企业专利500强104名,同时还是中国车联网知识产权第一名。博泰是一家非常创新的,以极致用户体验为导向的公司。